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2019-09-16 16:02:30  阅读:1  来源:

首先感谢提供“无条件写作日”活动的今日头条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序章

民以食为天,食物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,更充斥到了各种文化载体当中成为了饮食文化。我们在各种电影、动漫、小说、游戏等作品中,经常都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(如图0-1)。而以动漫和游戏大国著称的日本,自然是在很多作品中都传播与发扬着充满日式风味的日本饮食文化。

但是如果仔细研究,我们不难发现,日本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相比,虽有相异的地方,却饱含了许多相通的烹饪技术与理念。日本料理人在这些相同的技术与理念的基础之上,再用本土文化与民族特色对其进行润色与加工,才创造出了自成一脉的日本料理文化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0-1:游戏《最终幻想15》中的日式美食

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游戏中美食文化的发现与深入研究,追溯日本料理文化的起源,并探讨中日饮食中的相通之处与其所带来的意义。文章结构如下:

  • 第一章:日本游戏中的美味
  • 第二章:饮食文化在日本的神圣风味
  • 第三章:暗藏在日式料理中的中国味儿

下面,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,那些存在于游戏中的饮食文化吧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第一章:日本游戏中的美味

一、《吃豆人》:吃货游戏的祖师爷

说到电子游戏领域的吃货文化,就不得不提到这部祖师爷级别的吃货游戏作品——《吃豆人》。(如图1-1)

《吃豆人》虽然根本算不上美食游戏,但是它在对吃的理念与执念的体现程度上,绝对当属日本第一。在游戏中,玩家们扮演的是一个不断前行且不断吞食小豆子的吃豆人,一边躲避妖怪,一边把自己的嘴巴一张一合,企图吃光所有的豆子获得胜利。相信各位读者小时候都有在红白机或者小霸王学习机上玩过吧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1:南梦宫的名作《吃豆人》

至于《吃豆人》的出处,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故事。1979年,著名游戏公司南梦宫株式会社的游戏设计师岩谷彻正在啃一块披萨。这块披萨料足而多汁,岩谷彻满足地咀嚼着,发出了“パクパク(读作paku-paku,类似于中国的吧唧吧唧)”的咀嚼声。被自己咀嚼声环绕的岩谷彻,突然望了一眼被自己啃掉了一块的披萨饼,瞬间灵感迸现,当下就创作了Paku-Man(吃豆人)这款游戏。

岩谷彻觉得Paku-Man的名字实在太土了,就将其改为了“Puck-Man”。但Puck实在是和某个敏感的英语单词太相像,所以最后又改成了Pac-Man这个经典又好听的名字,在1980年于街机平台上轰动一时。

后来岩谷彻在接受采访时有提到,他的灵感其实也来自于日语的“口”字。所以游戏中的吃豆人才会一张一合它的嘴巴,充分体现了“民以食为天”的游戏理念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2:一张一合的嘴巴是吃豆人的特色

从《吃豆人》的设计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,日本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,做任何事情都不忘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——包括日本饮食文化——虽然它们大多源自于中国,但都被染上了属于日本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

二、《幻想水浒传2》:游戏界中的《中华一番》

说到日本ACG界(注1)的吃货作品代表,那无疑是由小川悦司所著的漫画《中华一番》了,它因为被改编成了动画而引入我国,中文译名为《中华小当家》,为广大动漫爱好者所熟知。

小川悦司无疑是一名深度的中华料理爱好者了,他在《中华一番》中将中国的八大菜系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并加入了“料理对决”与“黑暗料理界”这样充满噱头的设定,使得动画充满了热血与张力。

注1:ACG,即Animation(动画)、Comic(漫画)、Game(游戏)的总称。因为在日本,动画、漫画与游戏是并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行业,而是形成了一条互相缠绕的巨大相关产业链。漫画改编动画、动画改编游戏、游戏改编漫画等现象早已在日本成为家常便饭之事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3:最近《中华小当家》的动画又重制了

捏他(注2)了《中华一番》中“料理对决”与“黑暗料理界”设定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戏,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《幻想水浒传2》了。

注2:“捏他”是一个游戏与动漫界的用语,原文“ネタ”,音译过来就是“捏他”。它的意思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其他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、事、物,使读者一看就想起作者引用的原作或原事迹,引发一定的共鸣。总的来讲,一般捏他的对象都是各种有意思或搞笑的梗。

《幻想水浒传2》是由著名游戏厂商KONAMI(科乐美)所开发的角色扮演类游戏,它借鉴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《水浒传》中的一些元素,以其感人的故事和108名可加入的角色为玩家们所知,也是整个《幻想水浒传》系列游戏作品中,最被玩家们所称道的一部佳作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4:地藏星·海遥第一次出现在根据地。

在游戏中的108名角色之内,有一名角色非常特殊,他就是地藏星·海遥。在主基地升级到2级之后,主角便可在基地中遇到海遥,他是一个立志成为料理王的男人,想在主基地开餐厅,如果玩家选择与他对话他便立马加入队伍。平时主角来找海遥可以利用携带的素材做各种各样的料理,料理的各种功效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战斗之中。

但每过一个主线剧情的章节再来找海遥的话,都会直接进入到海遥的支线剧情当中,而每次支线剧情,必有料理对决,必须获胜才可以在下一个章节进行后续的剧情。层层递进的剧情逐渐引出暗伏玄机的黑暗料理界,可以说是相当致敬《中华一番》了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5:游戏中的料理对决画面

而作为该支线的一大特色,料理对决的设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。首先会有各大审查员的介绍,玩家可以了解审查员的喜好和口味,紧接着就会公布料理的主题。而主题公布以后就是玩家选材(食材+调味料各选其一)与烹饪的阶段(狂按游戏手柄的○键可以提高完成速度),菜品分为了前菜、主食和饭后小吃三个部分。具体评分规则如下:

  •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料理,未完成则会扣分。
  • 前菜、主食、饭后小吃的种类是否符合其种类定义(比如饭后小吃你就不可以放红烧肉)。
  • 是否符合审查员的喜好,相符不相符倒是无所谓,但是与之相悖的话会严重扣分。
  • 有一定几率会做出“令人惊讶的料理”,会加分。

拥有如此硬核料理比赛设定的海遥支线剧情,自然也是受到了广大玩家们的追捧,称其为“将《幻想水浒传2》变成《中华小当家》”的男人,更有甚者,直接把游戏中所有的料理资料都整理成表格,以方便游戏界的后人查询。硬核的料理游戏设定,才能带来硬核的吃货玩家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6:游戏大神整理的料理秘籍表格


三、初代《双星物语》:吃货的天堂

其实主题为料理的游戏不少,但我个人还是青睐于将料理融入游戏内容的游戏。而在这些闪耀着食物光辉的作品当中,最让我记忆犹新的,当属《双星物语》。

《双星物语》是其系列游戏的初代作品,由日本著名的游戏公司Falcom所开发,于2001年发布于PC平台上。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祥和的空岛村庄中突然来了一个神秘人物,盗走了村中的神像。为了找回村里的神像(和赚取赏金),女主角皮皮洛和其义弟布库尔在空岛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。

皮皮洛和布库尔在游戏中的设定为14岁左右的少女与少年,人物立绘十分可爱。而游戏的画面色彩鲜艳、音乐悦耳动听,《双星物语》实在是一款非常适合青少年玩家游玩的游戏。但如果你是一个吃货,即使你已经是一名三四十岁的高龄玩家,也可以完全体会到本作的乐趣所在,只因本作拥有数不胜数的食物等待着你去征服!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7:屏幕正下方的道具栏中摆满了食物以供在战斗中食用

作为一个角色扮演游戏,Falcom将《双星物语》中升级的手段给完全颠覆了。众所周知,经典的RPG(角色扮演游戏)中,主角团队都是通过打怪或者做任务获取经验进行升级的;但在《双星物语》中,唯一获取经验值的办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吃!

在迷宫的宝箱与击倒怪物时,玩家都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食物,它们都拥有恢复HP和提升经验值的功能。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同样具备恢复HP的功能,在道具店买的生命药剂则没有任何提升经验值的作用。

最有趣的是,十个相同的低级食材在酒吧柜台可以换取一个高级食材,而这个高级食材的经验值远远高于十个低级食材。所以玩家若想要升级的话,就需要不断囤货来换取超高级食材。鲨鱼哥还记得自己曾经屯了1000个鲣鱼干来换取1个麦芽糖的壮举。别小看这颗麦芽糖,它其实是游戏中经验值最高的食材了,而且也只能通过换取才可以得到。

游戏文化异闻录:日本舌尖上充斥着的中国味儿

图1-8:在酒吧吧台就可以换取高级食材

游戏中的超高级食材(只能通过换取)一共有十五种:拉面、榴莲、炒面、烤火鸡、蛋糕、果冻冰淇淋、温泉蛋、炸虾盖碗饭、龙虾、比萨饼、冰淇淋、紫菜卷、中华凉面、烤鳗鱼、麦芽糖。只能说这款游戏实在是防沉迷,因为玩一会儿我就饿得出门买零食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