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日本学生不剩饭、不挑食?看看他们学校的做法就明白了
2019-09-16 16:47:01 阅读:1 来源:
文章来源:发现日本
聊起日本人不偏食不剩饭的习惯,其实也是有一段历史的。
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,满目疮痍,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。
但是,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勒紧了裤腰带的日本人还是做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决定:孩子是日本的未来,让他们先填饱肚子。
于是,他们从美国和其他国家施与的粮食援助中,抽出部分发给学校,用于供应孩子的校餐。
在1952年,校餐的提供更是从“欠食对策”的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,日本正式制定了《学校给食法》,通过各种方式让所有孩子都能吃上校餐。
如此,这也成为了现在日本校餐体制的雏形。
当美国对欧洲的支援告一段落后,过剩的小麦等农产品被大量运往日本,成了校餐的主要来源。
一直习惯吃米饭的日本人却开始吃面包喝牛奶,这从很大程度改变了日本社会的饮食结构。
但这种趋势让日本人日益担忧。
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,物资充盈起来,所以日本有了把西化的国民口味扭转过来的想法。
在1960年,日本开始调整校餐内容,一直到1976年,米饭又成为校餐的绝对“主角”,一周只提供一次面包。
在2014年,校餐以米饭为主的日本中小学占到了总数的99.9%。
日本传统饮食在“校餐争夺战”中取得了完胜。
但值得关注的是,日本的校餐可不仅仅是吃饭这么简单,它还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,与膳食营养知识、饮食观念、饮食文化甚至人生观教育紧密结合,成为学生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所以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到厨房帮忙做饭、整理。
